Part2 1~2个月的宝宝特点和游戏
1~2个月宝宝的基本动作智能
宝宝运动能力发展
2个月的宝宝,运动能力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并且会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宝宝在仰卧时,大人稍微用力拉住他的手,宝宝的头就可以完全后仰了。这时,宝宝的双手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变化,原来紧紧握着的小拳头也逐渐松开了。
宝宝动作特征
到2个月的月末时,一些宝宝就可以竖抱起来了,只是仍有些摇晃,对于发育较好的宝宝则可以把上半身支撑起来一小会儿,甚至能够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尝试学习翻身的动作了。
如果给他小玩具,他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抓握片刻。在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此时宝宝的小脚也很喜欢踢东西。
大运动
在宝宝仰卧时,妈妈可以观察到宝宝两侧上下肢对称地放置,能使下巴、鼻子与躯干保持在中线位置。
在宝宝俯卧时,大腿贴在小床上,双膝屈曲,头开始向上举起,下颌能逐渐离开平面5~7厘米,与床面约呈45°角,稍停片刻,头又会垂下来。
在将宝宝拉腕坐起时,宝宝的头可自行竖直2~5秒。
如果扶住宝宝的肩部,让他呈坐位时,宝宝的头会下垂使下颌垂到胸前,但是能使头反复地竖起来。
精细动作
在用拨浪鼓柄碰撞宝宝的手掌时,他能握住拨浪鼓2~3秒钟不松手。
如果把悬环放在宝宝的手中,宝宝的手能短暂离开床面,无论手张开或合拢,环仍在手中。
宝宝面部协作
2个月的宝宝,动作发育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阶段,宝宝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动作,特别精彩的是面部表情,越来越丰富。
有时在睡眠中,宝宝会不老实,会做出哭相,撇着小嘴好像很委屈的样子;有时宝宝又会出现无意识的微笑。其实,这些面部动作都是宝宝吃饱后安详愉快的表现,说明宝宝处在健康成长的状态中。
通过小手认识世界
在发育的过程中,宝宝的小手比嘴先会“说话”,他们往往先认识自己的手,有许多时候他们会两眼盯着自己的小手很仔细地看个没完,因此,手是宝宝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
2个月的宝宝,手不再一直紧握拳头,有时会两手张开,摆出想要拿东西的样子,有时看到玩具会乐得手舞足蹈;在吃奶时往往会用小手去触摸。
爸爸妈妈要把握这个机会,多训练宝宝的手部动作,以利于智力的开发。这时,可以选一些不同质地、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玩具或物品,比如拨浪鼓、海绵条、绒布头、纸卷、小瓶盖或积木等。
训练触摸和抓握能力
宝宝的手虽然还不能完全张开,但也要有意识地放一些玩具在他手中,如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可以训练他的抓握能力。
在训练的开始,可先用玩具去触碰宝宝的小手,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类型。待宝宝的小手可以完全展开后,就可将玩具柄放入他的手中,并使之握紧再慢慢抽出;大人也可以将食指或带柄的玩具塞入宝宝手中使其握住,并能留握片刻。
此外,也可用宝宝的小手去触碰某些物体,比如,在吃奶时把小手放在妈妈乳房上或脸上,让他触摸;在抱他时,可以在宝宝的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手部感知活动。
训练宝宝的小手,应选择一些带柄易于抓握、并且会发出响声的玩具,如摇棒、串珠等,但要注意:装有珠子和小铃的玩具一定要结实,以防脱落后被孩子误食。
手眼协调练习
握着宝宝的手,帮助他去触碰,每当抓到玩具妈妈就鼓励宝宝一下,可促进宝宝手眼的协调。
宝宝头部训练
出生1~2个月,是宝宝发育成长最迅速的时期,这时应做好全方位训练,尤其是头部训练不可忽视,因为头部运动是全身其他运动的先导。
到2个月的月末时,一些宝宝就可以竖抱了,只是仍有些摇晃,对于发育较快的宝宝则可以把上半身支撑起来一小会儿。
抬头训练
让宝宝自己俯卧在床上,两臂屈肘于胸前,妈妈在宝宝的一侧引逗他抬头。在开始训练时每次可做30秒,以后可根据宝宝训练情况逐渐延长至3分钟左右。
这个训练能锻炼宝宝颈部的肌肉,扩大视觉范围,促进智力发育。
坐位竖头
妈妈将宝宝抱起,坐在自己的一侧前臂上,并使宝宝的后脑勺贴在自己的前胸,这时另一只手抱住宝宝的背部,让他能注视到周围更多新奇的东西,这样使宝宝能主动练习竖头能力。
此外,还可以让宝宝胸部贴在妈妈的胸前和肩部,使宝宝的头位于妈妈肩部以上,妈妈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颈、背,以防止宝宝头后仰。
竖抱抬头
在做这个训练时,妈妈可以将宝宝竖直抱起来,爸爸拿着色彩鲜艳和能够发出响声的玩具,放在接近宝宝面部的前方逗宝宝玩,这时宝宝向前倾的头能抬起来,观察彩色玩具。
训练转头
让宝宝学转头,一方面可以训练他颈部活动力量,另一方面能开阔宝宝视野。
训练时,可将宝宝抱在身上,面向前方,爸爸在妈妈的背后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伸头,与宝宝玩类似捉迷藏的游戏,并变换着或摇动铃铛、呼唤宝宝名字、与他说话。总之,要尽量挑逗宝宝的兴趣,使他主动左右转头。
这种训练每天可以做4~5次,每次1~3分钟。在起初训练时,要记得将自己的手放在宝宝头的两侧加以保护。
宝宝运动训练
有人说,宝宝一生下来就要开始锻炼,因此,对新生儿进行早期运动训练是健身长智的关键。
抬头运动训练
抬头运动,是宝宝动作训练中重要的一课,爸爸妈妈对宝宝进行的越早越好。
宝宝能力特点
及早对宝宝进行抬头运动训练,可以锻炼颈、背部肌肉,促使宝宝可以早一点将头抬起来,也可扩大宝宝的视野。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训练宝宝的抬头能力,方法如下:
俯卧抬头
一般在宝宝出生的十来天左右就可以进行,时间最好选在两次喂奶的时间中间,每天让孩子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他抬头,注意床面要尽量硬一些,但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宝宝太累。
竖抱抬头
在喂奶后,可竖抱宝宝,使他的头部靠在你的肩上,并轻轻地拍几下背部,使宝宝打个嗝,以防止刚吃饱而溢乳。然后不要扶住头部,让宝宝的头部自然立直片刻,如此每天4~5次,以促进颈部肌力的发展,使头部能早日抬起。
俯腹抬头
在宝宝空腹时,将他放在你的胸腹前,并使他自然地俯在你的腹部,然后用双手放在宝宝的背部按摩,逗引他抬头,宝宝有时会真抬起头来。
宝宝巧手训练
促进手指的灵活运动,是提高大脑两半球皮质机能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醒爸爸妈妈应当重视宝宝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拥有一双灵巧的手。
宝宝能力特点
新生儿的手部发育特点是一直呈握拳状,如果把东西放在他的手掌中,他会抓住。手是认识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训练抓握动作便是发展最初步的手的动作。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为了从出生起就开始训练手的能力,妈妈要时常抚摩宝宝的手掌,让宝宝能够抓住妈妈的手指头。
训练抓握能力
抓握训练,把有柄的玩具塞在宝宝手中,让宝宝练习抓握;也可以用大人的手指触碰孩子的手掌,让宝宝能紧紧握住,可在手中停留片刻后放开。
撕纸运动训练
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身边放一些会动起来的的玩具,比如上发条的绒毛玩具等,以让孩子触摸、感受。
撕纸的动作是让宝宝的指尖得到摩擦,而指尖的摩擦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宝宝再大一点,就可以让他玩细沙子,可以买一些沙滩玩具,用一个纸盒或盆子装一些沙放在家里,这对指尖的摩擦效果也很好。
当宝宝的小手可以做动作时,就要让他做撕纸的动作,每天都要做,孩子会很高兴做这个动作的,并且撕得越小越好,你要及时鼓励。
四肢运动训练
爸爸妈妈要经常活动小宝宝的四肢,就像做广播体操一样,这对孩子的正常发育很有好处。
在宝宝清醒状态时,让宝宝两腿合并平躺在床上,双手垂直放在身体两侧。妈妈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小手,拉着宝宝的胳膊做伸展、高举、内外小角度旋转、屈肘等动作,边做边念着:“展开、举起、放下、再展开”等,上肢做完了就换做下肢运动。
做完躺卧体操后,根据宝宝的反应和状况可再做“站立体操”,爸爸轻轻地扶着宝宝的腰,帮宝宝站立起来,让宝宝握住妈妈的两个拇指,妈妈用其他四指拉着宝宝的手和前臂,轻轻举到宝宝的身体两侧,以肘为轴做伸直和弯曲动作,然后将宝宝的手臂向上举起,超过宝宝的头,再回到平举,然后至身体两侧,反复2~3次。
父母的动作要轻,旋转幅度要小;注意每次游戏的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坚持每天定时锻炼。
摇铃铛
用色彩鲜艳的带响玩具,固定在床上,用皮筋将玩具和宝宝的手脚部位连套起来,宝宝仰卧时,随着四肢不规则的运动,玩具也在空中摇晃起来,并发出响声,宝宝的视线随摇晃的玩具移动,从而吸引宝宝的兴趣,使宝宝全身运动。在宝宝床的上方1~1.5米处悬挂色彩鲜艳的玩具或手摇响铃等玩具。这些悬挂物要经常移动,以免造成宝宝斜视或偏头等。
踢彩球
首先妈妈要准备几个彩色塑料球或彩色气球,用细线吊在距离宝宝小脚上方5~10厘米处,这样做能够保证宝宝看得见,也能伸腿碰得到。
让宝宝仰卧着,妈妈用手触碰彩球,让它们动起来,并配合声音和动作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宝宝看见球在跳动,或听到声音会很兴奋,便会努力蹬腿,屈伸膝盖,双腿上举或随球而动,从而欢欣鼓舞。
如果宝宝只是看着球,而并没有伸腿去踢的动作,妈妈可拉着宝宝的小脚触碰彩球,碰到时惊喜地对着宝宝欢笑或者用肯定的声音鼓励宝宝,如:“呀,宝宝踢到球了,再踢一个,好!”慢慢地宝宝会自己试着伸腿去踢。
这个游戏可以活动宝宝的双腿,锻炼宝宝下肢肌肉,下肢运动扩大到四肢和全身运动,可促进宝宝的大动作能力发展。
拉腕坐起练习
对宝宝进行拉腕坐起的练习,可以训练宝宝的颈肌、背肌力量,以促进早日坐起。
具体训练方法
将宝宝置于仰卧位,爸爸或妈妈握住宝宝的手腕,轻轻地缓慢拉起,宝宝的头一般是呈前倾和下垂的状态,当快满月时,每天可练习2~3次,有时宝宝的头可竖起片刻。以此锻炼他的颈部和背部肌力,促进宝宝的坐卧能力。
新生儿健身操
扭扭操
第一步,让宝宝平躺,握住宝宝双脚。
第二步,将左脚抬起,交叠于右脚上。
注意,此时宝宝的腰部应该微微扭转。
第三步,恢复平躺,再换右脚交叠于左脚上,如此左右重复各10次。
打水操
第一步,让宝宝平躺,握住宝宝的双腿脚踝。
第二步,先将宝宝的左脚上下摇一次,再将宝宝的右脚上下摇一次,双脚如打水状。
第三步,也可在宝宝的脚腕处施力,先弯曲、伸直宝宝的左脚,再弯曲、伸直宝宝的右脚,反复10次。
颈部操
第一步,让宝宝趴着。
第二步,双手握住宝宝的腰部,将宝宝的腰部略向上抬。
第三步,轻轻地放平宝宝,反复10次。
打鼓操
第一步,让宝宝平躺,握住宝宝双手各自向左右两边撑开伸平。
第二步,将左手向胸部合拢,在胸口轻敲一下后再伸平;以同样的动作,右手也做一次。
第三步,左、右两手一同向胸口部位敲击一次。
1~2个月宝宝的能力开发训练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虽然多数宝宝都是1周岁左右时才会真正说话,但他们的语言能力却是不断成长发展的。
一般来说,2个月的宝宝就已经有语言能力了,通过宝宝的语言能力还可以看出他的记忆与认知能力也在快速地发展。
训练宝宝语言能力
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语言能力,嘴里能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他们最喜欢听大人说话,尤其是听到妈妈的声音就聚精会神地倾听,而且不同声调会使他着迷,对于那些动听的歌声或尖声他都有反应,所以,2个月是宝宝语言智能的萌动时期。
这时宝宝偶尔会发出“a、o、e”等字母音,有时能发出咕咕声,像鸽子叫似的;在与妈妈对视时,会呈现灵活的、机警的和完全清醒的表情;在与其他人接触时,有时能以发音来回答社交刺激,能集中注意。
对出生2个月的宝宝,爸爸妈妈要注意和他多说话,以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
要多引导宝宝说话
在平时与宝宝接触时,不要不理会他,而要多与宝宝交谈。比如,在给他换尿布时,先让宝宝光着小屁股玩一会儿,产生一种轻松感,这时宝宝会欢快地把腿抬起、放下。这时,妈妈就可说“嗨,好宝宝,跳跳、蹦蹦!”“妈妈给换一块干净的尿布布。”在反复这样做几次之后,每当宝宝露出屁股时,只要说跳跳、蹦蹦,宝宝就会伸腿、踢脚。
说话时要面向宝宝
在跟宝宝说话时要面向他,这样宝宝就会盯着你的口型,也想说出同样的话。当突然发现自己发出了和你同样的声音时,宝宝就会异常快乐。
宝宝在开始说话时,仅是无意识的,而且较容易忘记,作为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地去巩固宝宝无意识时说出的话,一天甚至几天能让宝宝记住一两句话,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训练宝宝发音
宝宝在2个月时,就有发音能力了。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要多让宝宝发音、出声,爸爸妈妈可用亲切、温柔的语音来对宝宝说话,并要正面对着宝宝,以让他看清大人的口型,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a、o、e”等母音。
这样反复练习一会儿,就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从头再练,如此一天反复几次即可。
宝宝的视觉与听觉能力训练
2个月的宝宝,其感觉器官发育得非常快,在视觉与听觉上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这时务必抓紧对宝宝的训练,使感官跟上体质发育的水平。
视、听觉发展与训练
这时的宝宝,视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接近3个月时就已经能辨别彩色与单色了,并且会对色彩很有偏爱,往往喜欢看那些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
2个月宝宝的听力有很大提高,对大人跟他说话能做出反应,对突然的响声能表现出惊恐。到8周时,有的宝宝已经能辨别声音的方向,并且能安静地听音乐,对噪声表现不满。
寻找声源
训练宝宝寻找声源时,可以在宝宝的侧面将玩具弄响,宝宝听到响声后,就会转头去寻找。
视、听觉刺激训练
对于宝宝的视觉与听觉不但要训练,还要进行合理地刺激与开发:
视觉刺激
给宝宝看自己的小脚小手,并一起摇动它们。当宝宝不想注意周围环境的时候,放个玩具在他手中。拿光亮的东西,如手电筒,用不强烈的光线慢慢在宝宝的视线范围内扫过。
将宝宝放在不同的高度,如地板上、沙发上,让他学会从不同的高度看东西。将宝宝放在房间不同的地方,让他由不同的角度看家庭摆设。
将色彩明亮的丝带绑起来,挂在宝宝的小床上,让宝宝可以看到,要避免宝宝触摸。
在宝宝房间的墙上或床顶上挂些图片、照片或彩色壁纸,并且要经常更换,给宝宝色彩刺激。
当宝宝躺在小床上时,拿一面镜子放在离他眼睛18~20厘米的地方,让他感受自己的动作和镜中影子的关联性。
听觉刺激
在宝宝的手里放一个轻的且会响的玩具;在宝宝的耳旁搓揉纸张,然后再换另一边;让宝宝听摇铃声,注视摇铃,引导宝宝去摇动它,使它发出声音。
从房间的不同地方向宝宝说话或摇铃铛,看他会不会听到,会不会用眼睛追寻声音的来源。
视觉训练
一般来说,宝宝喜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等,所以,爸爸妈妈要经常用红色的玩具来逗引宝宝。
训练宝宝社交能力及自理能力
虽然2个月大的宝宝还不懂什么是社交,也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但他们的生长发育与感觉行为已经启动,正在潜意识里发展这些能力,因此,对宝宝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及早培养、全面开发是很有益的。
宝宝社交能力训练
2个月宝宝的社交能力水平基本如下:对着镜中的影像有拍打、亲吻和微笑等动作。
在宝宝仰卧着玩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把脚放到嘴里。
在逗他玩时,宝宝有微笑、发声或手脚乱动等反应。
会把玩具放到嘴里咬嚼。
将玩具放在他够不到的地方时,宝宝会移动身体努力去够。
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要注重宝宝的情绪。当宝宝发脾气时,爸爸妈妈要有相应的反应,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在不同情况下的哭声,掌握他的情绪规律,尽量满足他的需要,这样,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感情与交往能力。
良好的排便习惯训练
训练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生活规律,一般在睡醒及吃奶后及时把大小便为好,但不要把得过勤。在开始把时,宝宝不一定配合,但也没有必要每次把的时间太长,慢慢地定时加以训练,使宝宝逐渐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在把宝宝排便时,要坚持正确的把便姿势,并辅以其他条件刺激,譬如以“嘘嘘”声诱导把尿;以“嗯嗯”声配合大便等。
抚触能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
育儿专家认为,按摩是母爱的表达,不但能增进母子亲密感,还能促进宝宝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给宝宝按摩的最佳时间是在两次喂奶中间,室温控制在22℃~26℃为宜,并且最好阳光充足。
按摩之前,妈妈或爸爸要摘去身上的装饰物,包括戒指和手表,并且将指甲剪短。接着,帮宝宝脱下衣服,让宝宝躺在床上,这时可采取适合的姿势进行按摩。按摩的顺序要注意,是先从头再到脚。
要先从宝宝的头部开始,接着是宝宝的脸、脖颈、肩膀、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腿和脚,最后再从脖颈到脚左右对称地进行按摩。
按摩时的动作要以轻柔为主。在刚开始时轻轻地抚摩,然后观察宝宝的反应并可增加一点手力,轻柔地推动皮下肌肉的活动。
1~2个月的游戏指导
宝宝智能启蒙小活动
一个月的宝宝,在智能方面要进行启蒙开发,使宝宝的潜能得以及早发展。
宝宝能力特点
在10月怀胎的过程中,小宝宝已经体会到了运动,他在子宫里不但会自己运动;同时,还能够感觉到妈妈在走路、弯腰或者晃动时的运动。
因此,运动也是宝宝的启智活动,比如来回摇晃能使宝宝感到很舒服,有一种回到妈妈肚子里的安全感。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在开发宝宝的智能的过程中,爸爸妈妈要耐心,要多于宝宝进行心灵沟通,并根据宝宝的成长特点进行合理的培养。
摸摸蓝天
这是肢体动作,大人要抓着宝宝的手,轻柔地将他的手举过头顶,再放下。同时,嘴里说:“我们向上够,我们向下够,让我们一起来摸摸蓝天吧!”
紧握起小拳头
这是精细动作,宝宝的双手总是紧紧握着的。如果你是强行将他的手分开,并将你的手指横放于他的小手心里,宝宝会立刻将你的手指紧紧握住。
激发兴趣
将你的手指移入宝宝的视野,接着再移出来,要从他头部的各不同方位说话,这样声音就来自于不同的方向,当你说话时与宝宝保持目光接触并尽量使你的表情丰富多彩,以激发宝宝的兴趣。
观看卡片
让宝宝观看卡片,以训练他的注意力。可以制作一些10平方厘米大的卡片,并在上面粘一些鲜艳清晰的图案。当抱着宝宝的时候,把这些卡片在他面前来回的晃一晃,看是否能引起他的注意,接下来再让他仔细的观看卡片上的图案。
观看脸谱
这是视觉动作,把一张五官分明的脸谱放在宝宝小床的右边,他醒来时就会盯着脸谱观看。
宝宝智能训练小游戏
爸爸妈妈与宝宝玩游戏时,要诱导宝宝投入到游戏当中,并将精神营养和物质营养结合起来,使益智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宝宝能力特点
0~3个月是宝宝的睡眠最多的时期,宝宝总是躺在床上不停的睡大觉,视线极其狭窄。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为了开阔宝宝的视线与智能,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做一些智力小游戏。比如,抱起宝宝,让他参观自己的家;给宝宝玩具等。
这是我们的家
抱着宝宝要边看边用手指点,当宝宝看的某一个物体时就对他说:“宝宝,看看,这是我们的家,这是宝宝的床,它很漂亮;这是宝宝的小玩具,它还会叫呢……”
如果看到宝宝对家中某个物品表现出兴趣,妈妈就应该在该物体前较长停留一会儿,以使宝宝能够固定地凝视,并认清楚。
虽然这时宝宝还没有照镜的经验,但是他会被镜子所吸引,不明白镜子里是什么。大人可将宝宝抱到镜子前,对着镜子做几个动作,并告诉宝宝:“这是宝宝,那是妈妈”之类的话。
这个游戏可以每天进行,但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宝宝产生厌倦。在给宝宝看屋子里的物品时,应选择宝宝熟悉的,色彩鲜艳的。
这样做能让宝宝从正面看东西,训练他双眼的协调能力;还可以让宝宝看多种类型的东西,以培养宝宝的视觉接受与认知能力;可以培养宝宝熟悉家庭环境,及早认识这是自己的家。
铃儿叮叮当
平时,可在宝宝的床头上方的周围悬挂一些五颜六色的玩具,如吹气娃娃、彩条旗子、父母的彩色大照片,及彩色气球等等,这些都可以刺激宝宝的视觉。
玩游戏时,妈妈可把悬挂在宝宝床边的铃铛拿下来,在宝宝的两侧摇晃,但摇的节奏要时快时慢,声音也要时大时小。
可以一边摇铃铛一边对宝宝说:“叮当,叮当,铃儿叮叮当!”这时,可仔细观察一下宝宝对铃声有什么反应,听到铃声是否停止哭闹或动作减少等。
接下来,再训练宝宝寻找声源,可以先在宝宝的右侧摇铃,让宝宝的头转向右边,并睁眼看铃铛在哪里,等他看清后,再在宝宝的左侧摇铃……如此反复进行几回。每天可玩2~3次。
玩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铃声不能太大,防止吓着宝宝;在训练宝宝的寻找声源时,大人应继续摇铃并微笑地看着宝宝以示鼓励,并培养亲子情感。
通过这种游戏,可训练宝宝两眼的协调运动,促进宝宝集中视觉活动的初步形成;另外,还可以训练宝宝的听力。
1~2个月亲子游戏
拨浪鼓,响咚咚
游戏目的 在玩拨浪鼓的过程中,通过手腕的运动使拨浪鼓发出声响,宝宝可以认识自己对外界事物产生的影响,这个游戏还可以帮助宝宝学习抓握,锻炼宝宝手的灵活性和肌肉强度,同时还可以帮助宝宝感受声音的节奏。
游戏方法 拨浪鼓1个(自制的其他易抓握的敲击玩具亦可)。
在宝宝面前拿起拨浪鼓,轻轻摇晃几下,发出“咚咚”的响声,吸引宝宝的注意。
拿起宝宝的小手,帮他抓住拨浪鼓,一边摇晃一边念儿歌:“拨浪鼓,咚咚敲,吓了宝宝一大跳;拨浪鼓,咚咚响,宝宝自己会敲响儿”。
念“咚咚敲”的时候,轻轻摇晃拨浪鼓,然后停顿一下,说:“吓了宝宝一大跳”。看看宝宝的反应如何,再看要不要继续。
继续念儿歌,念到“咚咚响”时,再次轻摇拨浪鼓,然后停顿一下,说“宝宝自己会敲响儿”。
小手摆一摆
游戏目的 1个月的小宝宝还不能认识到小手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通过游戏,宝宝可以一边看到自己手部的运动,一边感受自己身体的运动变化,所以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宝宝逐步地认识到手和自己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宝宝感受运动的速度和节奏。对他的运动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游戏方法 在宝宝睡觉醒来时,让他舒适地平躺在小床上。
妈妈举起宝宝的一只手,在其视野正前方晃动几下,引起宝宝对手的注意。
这时,妈妈一边念儿歌,一边摆动宝宝的小手,让宝宝的视线追随手的运动:“小手小手摇一摇,小手小手摆一摆,小手小手跑得快”。
在念“跑得快”时,以稍快得速度将宝宝得双手平放到身体两侧。
看我百变的小脸
游戏目的 可以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宝宝了解丰富的面部表情,为以后宝宝在未说话阶段用表情来表达心情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游戏方法 轻轻把宝宝抱在怀里,当宝宝醒来睁开眼睛看妈妈的时候,妈妈就可以对着宝宝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和鬼脸,一开始可以是简单的笑或者皱眉头等表情,逗宝宝开心。之后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变成做鬼脸,比如挤眉毛、皱眼睛、撅起嘴巴等一系列的动作。